在魔術的領域裡無論是什麼年紀的族群都會有一個刻板印象是「障眼法」或是一種「騙術」,但鮮少人知道魔術竟然可以對於教育學習有所幫助,尤其是現代所推行108課綱教育,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校園深耕魔術教學近15年,教過幼兒~樂齡區間的學生,最特別還有中輟、關懷、特教生等….也。但近年教學觀察發現,學生的專注力及持久性逐年持續降低是最令老師與家長頭痛的事情。一方面是環境的不同,另一方面是學科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無法吸引學生想學習的動力,所以台灣教育近年推廣108課綱以學科的知識上學習轉變成培養學生「素養」,在素養核心上該具備的有1.自主行動 2.溝通互動 3.社會參與。
1. 透過學習魔術引發孩子的自主行動
老師表演的神奇效果會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引起學習的動機,為了完成魔術效果主動學習過程及反覆練習達到訓練孩子的自主行動性。
2. 透過魔術表演增加溝通互動
很多類型的才藝大多都是靠技法的熟練度即可呈現,但魔術最特別的地方是不但要熟練技法還要與觀眾的口語表達互動能力,為了呈現出精彩的表演效果,必須在孩子溝通互動上建立良好的說話藝術。
3. 透過魔術的語言參與社會互動
學習不只有在校園,藉由魔術語言發展到校外,提早讓孩子參與社會上的各式不同類型活動增加自身的能見度、穩定性以及拓展良好視野,對於未來升學方向更有想法。
而適性發展是讓學生可以提早認知且放在對的位置上,所以在學習切入的角度應有所改變,在魔術教育裡從學生討厭的數學、英文、物理等…變得很有趣,因為我把學生不感興趣的課程放在後端,透過前端趣味性高的魔術表演讓學生思考背後的秘密,當魔術破解後原來是「數學原理」、「科學原理」、所造成的,而學生為了學會魔術表演,必須將學科的知識補齊,淺移默化中將學科學習成為表演的一部分,更透過表演訓練提升在「口語表達」及「人際關係」的能力上,可說是快樂學習無負擔。
從娛樂圈到公司行號甚至校園,學習透過魔術來拓展周邊效應的風氣越來越盛行。
” 學魔術不是要當魔術師,而是藉由魔術的學習讓自己找到自身定位”
學習旅途上,越早激發孩子動能,發現孩子的天賦,對於未來發展是前途無可限量的。